有些同学是一战失利无缘复试,已经做好再来一次的准备,在二战时考虑是要在职二战还是全身心投入二战,不少同学考虑在职考研是希望考研的同时实现经济独立给家里减轻负担。
也有同学觉得二战考研不一定会成功,希望能在工作中培养能力,用工作经历为自己兜底。
也有同学本身在工作,但是源于某些原因萌生了读研的想法,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考虑是要在职考研还是辞职考研。
我当时考研复习是在职,最终考上top2,在职考研的经历每每想起依旧熟悉,关于在职考研有8句话送给大家。希望读到文章的同学,能提前了解“在职考研”,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
为什么呢?因为在职考研的成功几率太低了。对于绝大部分人,同一时间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想要去做多件事,而且把他们都要做好,除非是机器,否则不可能超标量流水线工作,最终只会顾此失彼。
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兼顾考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把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在公司摸鱼——但每在早上9点到晚上6点一星期连续五天,这样的消耗很难腾出时间去做好考研复习。
组织的公司内部学习交流
其次,在职考研是一个特别累的过程。白天的工作已经消耗你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回家之后还要去看书;连续五天的工作已经精疲力尽,别人的周末都在休息,但是你需要学习。可想而知,这是今年的一种状态!
考研打的是一场信息战,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收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你可能会加若干个备考QQ群、若干微信群,会关注若干公众号,也可能会安装很多APP,逛很多论坛,还会在择校和报名的时候不断去刷很多官网……
在职考研时的工作证
我当时之所以决定在职考,是因为之前考过相关专业,并且学的还算努力,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已经掌握得很好,所以才在第二年只做了几套卷子的情况下考到130+。我没有选择脱产复习,是基于自己对目标专业的考研知根知底,对课程也有了一些基础。
公司新地址
要善于抓住碎片时间。不要总想着等有了整块时间才去看书。大段时间本来就不多,只有周末两天。如果工作日连续5天都不看书,周末则很难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呢?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记数学公式,在午饭后看一会英语文章,在工作日的晚上19:00回家后做一套卷子……这些都可以。当然更重要的是周末的两天,要高效利用,千万不要像我睡到12点才起床(事实证明我的懒惰吃亏了)。
多利用碎片时间不表示需要像机器一样运转,建议每周安排2个晚上休息。这两个小半天可以看看电影,或者去外边逛逛。
由于决策酝酿已久,所以在职考的人一般复习得比较早——他们早已经决定了要考研。很有可能在3月份或之前就开始复习,到9月份的时候,备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按照正常进度,这个时候至少第一轮复习完了,第二轮也进行了一部分。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做个评估,复习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考上的可能性,心里应该有一个数。
如果复习的不好,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做一个选择。是继续在职复习?还是脱产复习?如果是在考上与考不上的边缘徘徊,我的建议是脱产复习。最后四个月,一定要去好好把握,有考上的可能性,就要尽全力去准备。如果复习状态很好,一切都如计划进行,则继续保持。如果复习得不好,完全没有按计划进行,考上的希望渺茫,建议放弃复习。
为什么选择9月份作为决策节点呢?大部分人经历了暑假高强度的备考复习,新学期进入到了强化阶段,把这个时候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为全年复习结果的一个预测,是比较合适的。另外,9月份已经开始预报名了,招生单位的简章和招生名额早已公布,毕业生的很多重要决定都是在9月份做出的。关于读研还是工作,关于考研还是保研,关于择校:最晚一般在9月敲定。同样你关于继续在职考还是脱产考,也可以在9月份做出决定,如果继续往后拖就有点晚了。
但对于国家企事业单位,军政机关,可能就情况会不一样。因为这些单位的工作可能相对轻松,每天的任务量少一些,考研备考复习,或者其他副业,对主业的影响可能没那么大。
公司在十渡组织团建
我当时并没有告诉单位的任何同事和领导,而且整个初试复试的备考期间呢,也只请了两次假,一次2天一次5天,所以大家对我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每天9点前到公司,下午6点准时走,正常作息上班人。
相比较于担心会影响工作,更大的原因可能是考不上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大家更愿意选择秘而不宣。
不过,因人而异,因司而异。
对于在职考研,工作和考研就已经够让你折腾的了,还加一个恋人?别逗!
我在备考的时候,我司新来了一个漂亮小妹妹,当时感觉很不错,怕影响复习就一直没怎么联系。等到初试结束,在复试前的那段时间,和她联系紧密,后来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我女朋友。尽管和她相处只有一年,但这一年我们有一些很好的回忆。和她分开至今过去了许久,我也没再谈。初试复习的时候,也经常遇到一起自习的异性研友,尽管每天都能遇到,但互相几乎不打招呼,不主动去搭讪,以免打扰到对方,偶尔只是相视一笑。
所以啊,大家在复习期间,不管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要一心一意复习,可别谈恋爱!
缘分来的不是时候啊!
从公布成绩到公布复试线再到复试,一般情况下这个周期很短(今年是个特例),全程也就一个月左右。复试复习的时间很短,需要花费成片大量时间,这个时候呢就一定要多多请假。
我初试只请了2天假,但是复试呢,请一个星期。我在考前一周集中突破,并和小伙伴提前在面试现场附近合租一个民宿,互相查漏补缺,互相模拟面试,最后顺利突击成功(不建议突击)。我当时请假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我们经理看我请了这么长的假,还以为我被骗到传销组织了。他让同事给我打电话,和我微信视频,看我和外界是否还保持一个正常的通讯,看我是否还有人身自由(在此感谢经理对我的关心,经理人很好)。
等到复试之后,等到录取之后,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奖励,可以去旅行,可以去投资自己的爱好,或者给自己寻找一段感情。